当前位置:首页 > 摘要文章 > 正文内容

《土地的青春》-小说-徐贵祥

waiboys3周前 (11-01)摘要文章

我从来没有见过那口井,但这并不影响我出生在井沿村。听长辈说,那几年正闹饥荒,我的父亲是区农科所的所长,受命培育高产稻种,快速让群众填饱肚子。农科所的用地,就是井沿村的土地。十几年后,父亲经过几次调动,回到姚李公社当主任(乡长),又在井沿村搞了个试验田,研发出“带料入田”的播种法——在相对肥沃的苗圃里撒下稻种,秧苗长出一寸,连苗带土切割一寸见方的泥块,直接嵌入大田,简化了拔秧、插秧两道程序,也避免了秧苗根部的损伤和有机肥料的流失,从而提高了产量和质量。

徐贵祥:土地的青春

父亲的一生,总是同粮食打交道,不遗余力让土地生出更多的粮食。但是,在那个时代,他能够做到的还是十分有限。如果父亲今天还健在,他一定会惊喜地发现,他梦想做到的事情,有人做到了,就在井沿村的附近,就在那条小河的对面。那条河叫西汲河,也是六安和霍邱的县界,我估计父亲没有去过那里,他的足迹主要在河这边。局限父亲视野的,不仅是地理因素,还有时代。

一河之隔,有一个村庄,在我出生三十年后,又出生了一个女孩,名叫艾启凤。这孩子小时候多病体弱,有人授以偏方,吃百家饭。我不太相信偏方,但是这个女孩活下来了,又让我觉得偏方似乎发挥了作用。至少,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,全村拼凑出来的粮食,为一个弱小的生命提供了营养,也提供了希望。

再过些年,孩子长大了,上了大学并读研,毕业后到南方谋生,干出了一番事业,也积累了不菲的资源。这时候,她就想到了家乡,想到了百家饭,想到了仍然不富裕的乡亲,于是回到家乡,种稻子,在家乡创建了“林水寨农业生态园”。

据说,艾启凤刚刚回乡的时候,乡亲们不太理解,这个事业有成的姑娘,为什么放着金饭碗不端,丢下优厚的城市生活。一位老太太就这么问过她。艾启凤回答说,看见了您,我就想起了我的祖母,想起了我的童年,我回来种田,就是为了让你们过上好日子。

那块田地,同我父亲的田野没有什么两样,几百年来居住在上面的人们,不停地把它挖过来翻过去,榨取它的养分,把它折腾得精疲力竭。就像一个骨瘦如柴的母亲,不停地生育骨瘦如柴的子女,这块土地实在太累了。

艾启凤决定对这块土地实行“计划生育”,她同乡亲们商议,引导大家放眼长远,勒紧裤腰带,由她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,然后整合土地,集体管理,抛荒三年,让土地恢复元气,再引进优质品种,一季水稻生长二百天以上,到了冬雪季节收割。

无疑,这是一场关于土地的革命。

水是水稻的根本。读过大学并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艾启凤,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野,她首先走出了村庄,考察大别山北麓的地形,分析淠史杭河道,找到了优质水源,于是挖渠引流,建闸控水,让水从地表之下渗透,层层递进。

休耕三年,是为了净化土地里的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,恢复纯净的生态。三年发酵,土壤里的微生物大量繁育,鱼虾螺丝泥鳅各有所得,原本一穷二白的土地,焕发了蓬勃的生机。走在林水寨的田野里,似乎能听到地下天堂里各种生物窃窃私语的声音。

最后,就是良种的选择和培育了。经过专家推荐和试验,他们选择了鹅香二号。青春的土壤、透明的天空、润物无声的水源,给了作物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,这就是鹅香二号能够少年茁壮、中年挺拔、老年矍铄的原因——即使冰雪覆盖,沉沉的稻穗也依然深情地注视着大地,弯而不倒,垂而不落。

在别处,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而在林水寨生态园,冬天才是最重要的。当年,我的父辈恨不得一年收割三季水稻,才能勉强解决温饱,而林水寨生态园四年收割一季,产出的价值是过去十年也难以企及的。在这样的土地上耕作,人轻松了,土地轻松了,动物和植物轻松了,乡亲们也从茅草屋搬进了楼房。在丘陵和平原接壤的不大的盆地上,具有新农村特色的各种设施应运而生。

耐人寻味的是,这个受到各级政府和部门表彰的生态园,还保留了一幢几十年前的农宅,草顶土墙在一片绿色中尤其醒目,似乎在诉说山乡巨变的记忆。在这所农宅的旁边,有一个乡村动物园,几只孔雀和白鹭栖息其间,小鹿和斑马载歌载舞。

最让人叫绝的是,在林园、果园、菜园和垂钓园的中间,还有一个直升机停机坪——虽然那个直升机是画的,但是,写有“停机坪”三个大字的标识牌,让我们在会心一笑的同时,也确信不疑,用不了多久,那里就是一个真正的直升机停机坪。

小艾有爱,土地有情,雪稻有功,乡亲有福。

在林水寨的日子里,我经常走出寨门,眺望大别山和山顶的白云。山那边是什么呢,是更加广阔的天地,是海洋和草原。

更多的时候,我会抓过一把稻米,让它们在手心里簇拥。这是科学和艺术的爱情结晶,是情感和智慧的组合。一粒米就是一个世界,在那丰润透明的小小躯体里,储藏着太多的信息密码,有阳光和土地的颜色,有天空的湛蓝和渠水的清澈,有采茶的歌声和黄梅戏的旋律。我甚至看到了米勒的油画《拾穗者》,那是多么绚丽的金秋啊,让人热血沸腾。那一刻我在想,再等等,等到冬天,等来一场大雪,等到林水寨收割的时候,我还回来,在铺天盖地的大雪中,当一个拾穗者,抱着满怀快乐。

如果说林水寨稻区有一个隐秘的地下水网,那么养育过我的那口井就是这个神经系统的一个重要穴位。我有理由相信,艾启凤在勘察水源的时候,一定到过井沿村,年轻的足迹踩在岁月的脚窝里,感受那个时代的艰辛。隔着一条小河,前辈的理想,同样滋养着林水寨。

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我仿佛看见了父亲,他穿着一双破旧的胶鞋,站在萧瑟的田野上,眉头紧锁,目光里反射出一片愁云。这不是做梦,这是父亲的同事在四十年前拍摄的一张照片。

我久久地凝视照片,突然发现父亲活动了一下身体,凝重的表情也变得活泛起来,他向我笑笑说,好啊,你们赶上了好时代,生活这么美好,真让人羡慕啊!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外博网+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aiboys.com/post/42.html

标签: 小说
分享给朋友:

“《土地的青春》-小说-徐贵祥” 的相关文章

【绿野·秋】冰钓亮子河口(散文)

【绿野·秋】冰钓亮子河口(散文)

   黑龙江下游冬钓,每年都在十一月初。还没等每年秋钓结束,不知道在哪一天,黑龙江开始淌冰排了。   江边不仅有稳水流和洄水流,都可以在那里钓鱼——因为这样的地方也是白漂子、黄姑子、马口鱼等小型鱼活动的水域。有了那些小鱼,自然也引来了狗鱼、细鳞,兔子鱼,哲罗等凶猛冷水鱼到那里捕食——那里简直成了...

《大别山秋色》-谢克强  散文

《大别山秋色》-谢克强 散文

秋日,回大别山是的,我答应过大别山的风,也答应过大别山的雨,秋日我会回大别山看看。也许是深爱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,也许是深爱这里的山这里的水,也许是深爱着这里的风这里的雨。总之,我会在秋日的金黄中,回到这有山有水、有风有雨的土地。这不,秋日的山金灿灿地黄了,除了一树树黄叶掩映的柿子、板栗、核桃,还有...

《两个铁球同时落地》-汤茫茫  小说

《两个铁球同时落地》-汤茫茫 小说

引子高考结束后的假期,我独自搭上火车去找我爸。等我到了那地方,收拾好东西,我爸先是带我去搓顿好的。在还没上菜的餐桌旁,我告诉他,我估过分,“差一点”能上重点大学。我爸告诉我,他“差一点”就重新成了家。我对此几乎没有回应。记得那晚,我爸请我吃了虾蟹鱼贝,实实在在让他破费不少。满桌盛宴前,我爸又问起,我...

《傲立云霄的双乳峰》-散文诗-罗迦玮

《傲立云霄的双乳峰》-散文诗-罗迦玮

作者:罗迦玮(布依族) 题记:“双乳峰”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境内,源于两座相邻的山峰酷似女性的双乳而冠名,这一自然奇观由喀斯特地貌经亿万年地质作用形成,被当地布依人视为“大地母亲”的象征。 母亲的双乳哺育了儿女。大地的双乳哺育了万物。我顶礼膜拜的双乳峰已是万物生...

《荆生与狂人》-小说-刘敦楼

《荆生与狂人》-小说-刘敦楼

荆生与狂人 作者:刘敦楼 民国六年(1917年)的北京的一天,冬寒料峭,还时不时地飘下雪花,在冬阳的照射下,既能看到这座古老城市耀眼的光辉,又能见到一大片灰色的,已无什么生气的胡同和大杂院。这时的世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。西方文明早已跑在我们的前头,俄国革命一声霹雷又向我们这个东方大...

《重阳,是所有人的秋天》-散文-罗登廉

《重阳,是所有人的秋天》-散文-罗登廉

重阳,是所有人的秋天 文|罗登廉 九月初九一到,秋就深了。风里裹着桂花香,也掺着些草木的枯味,太阳把影子拉得老长,落在地上,像一截截被拉长的日子。总有人说这是“老人节”,可仔细想想,秋天从来不是哪一代人的专属,重阳也该是所有人的。 小孩子眼里的重阳,是秋光里的玩闹。小区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